法律热线:13590710723
法律热线:0760-86369929
网址:www.guduls.com
电邮:13590710723@qq.com
地址:中山市三乡法庭斜对面(中山市三乡镇雅居乐花园柏丽广场G幢A81号)

法律新闻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法律新闻

电信诈骗新套路,全在这10张图里

作者:谷都小编   日期:2018-07-20   浏览:974

近年来,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,执法部门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,但生活中还是要注意提高自己的防骗意识,主动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,提升自己的预防能力,以更好地应对各类诈骗。

生活中,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电信诈骗,让人防不胜防。在电信诈骗的诸多案例中,公众层面最熟知的可能还是2016年的“徐玉玉案”:2016年8月,即将入学的女生徐玉玉因被诈骗电话骗走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,在报警回家途中身体出现不适,经抢救无效死亡。2017年7月,该案涉案主犯陈文辉被判无期徒刑。

据艾媒网发布的《2017年上半年中国受访网民遭遇网络安全问题分布》显示,2017年上半年,43%的国人曾遭遇过网络诈骗。

那么,电信诈骗通常会以何种具体的形式进行诈骗呢?就此,我们进行了盘点:

1

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

案例:2016年4月,宋某接到陌生电话称其信用卡在上海欠款。宋某否认后,接到一个自称公安的电话,称其卷入一起经济案件,并通过网络给她发了一份“逮捕令”。宋某于是按对方要求操作,先后被转走50余万元。

小贴士:警方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,逮捕证由警方在逮捕现场出示,不会通过传真发放,更不会在网上查到。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要求当事人转账汇款。

2

冒充熟人诈骗

案例:2016年10月,李某接到电话,对方直接叫出李某的名字并称是其朋友“张某”。次日,李某再次接到其电话称手头急需用钱。第二天,李某在银行给对方汇款4万元,之后很快就发现“张某”是冒充的。

小贴士:记住一条,不管谁借钱,尤其通过网络或者电话,一定要通过拨打对方常用号码或者视频聊天等方式,核实对方身份后再做决定。

3

高薪兼职、找工作诈骗

案例:2017年,李某通过某网络招聘平台找工作,拿到一家公司的Offer。不久后,李某发现被骗入传销组织。事后查明,该公司是一家“李鬼”公司,打着招聘的名义通过网络招聘平台将人骗入传销组织。

小贴士:找兼职、工作的过程中,“高佣金”、“先垫付”这些词是诈骗的高频词汇,若招聘方没有留下固定电话和办公地址,更需警惕。此外,过急的心态容易被对方利用,事先最好先查证对方的资料。

4

利用伪基站实施诈骗

 

案例:乌鲁木齐一市民曾收到一条号码显示为“10086”发来的话费充值短信,他点击链接充值200元并填写身份信息。随后,他收到短信验证码并输入,但显示充值失败。很快,他收到银行扣款通知,银行卡被扣款3899元。

小贴士:一般情况下,如果你没在银行、通信营业厅办理相关业务,却收到“银行卡密码升级”、“积分兑换”、“中奖”等含有链接的短信,都可以当做垃圾短信处理。

5

谎称网购平台诈骗

案例:郝某花29元在网购平台买了一个手机支架。6月4日,他接到自称“XX客服”的电话,电话称因工作人员失误,将郝某加入到“钻石会员”,如不取消,每月会自动扣款。郝某配合“客服”操作,被骗走12万余元。

小贴士:在网购的过程中,卖家与买家的交易行为仅在平台上进行,若对方有超越平台边界的行为,那么买家则有权要求其自证“清白”。

6

引诱裸聊敲诈勒索

案例:于某通过聊天软件认识刘某,于某提出如与其裸聊就给刘某一万元钱,并用软件制作了向刘某转账的单据照片。刘某同意后,于某将裸聊过程录了下来,以此威胁刘某。

小贴士:网络上与陌生人进行交流时,对于对方提出的过分要求,应直接拒绝,陌生人在交流的过程中,应树立边界意识,保有最基本的界限。

7

考试诈骗

案例:今年高考前,广州警方接到消息称,有人在QQ群中售卖屏蔽器、放射器、“橡皮擦接收器”等考试作弊器材。经侦查,警方抓获3名涉嫌销售考试作弊器材及从事贩卖“高考试题”诈骗活动的犯罪嫌疑人。

小贴士:在考试的过程中,漏题、改分等行为本身就是非法的,即便抱有侥幸得到了高分,也会有“东窗事发”的一天,所以大家还是好好学习、天天向上吧。

8

校园贷诈骗

案例:2017年10月,邓某等人向大学生放贷,每笔8000元,签订合同后,又以各种名义扣费,学生实际所得很少。邓某又故意制造借款人违约,通知发生逾期,要求大学生一次性还清本金、利息、违约金、催收费等计12000元至16000元。若不还钱,就对其采取骚扰、威胁、非法拘禁等手段。

小贴士:学生申请借款或分期购物时,要衡量自己是否具备还款能力。对于关乎自身信息、财产安全的事,要多方求证,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。发现危险,及时报警。

9

投资返利诈骗

案例:今年3月,杨女士经朋友介绍,了解到一个“境外投资项目”。她通过朋友添加“项目客服”为好友,并提供隐私信息,将11000元转入“客服”指定的账户。前两天每天都会准时收到一笔返利,第三天却被对方拉黑。

小贴士:投资本身便具备着极大的风险性,对于那些号称“低投入、高收益、无风险”的投资理财项目,一般情况下都需要提高警惕,切勿盲目追求高息回报。

10

保健品购物诈骗

案例: 70岁的刘某接到一个“保健专家”的电话,经忽悠,刘某买了一万多元的保健品。然而,对方又称只要购满50万元,即可获得补助款104万元。当刘某真的购买了远超50万元的保健品后,那个从未谋面的专家再也联系不上了。

小贴士:一般在电话中自称“保健专家”的人基本上都可以判定为骗子,专家们不会通过陌生电话的形式去引诱你购买某款产品。遇到此类事件时,多问问身边的年轻人。

━━━━━

法律释疑

2016年12月20日,最高法等部门发布了《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》,意见中明确提出,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,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的可判刑,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万元以上的,最高可判无期徒刑。

近年来,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,执法部门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,但生活中还是要注意提高自己的防骗意识,主动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,提升自己的预防能力,以更好地应对各类诈骗。

(案例综合整理自新华社、新京报、人民网、法制日报、中新网、齐鲁晚报、大粤网、大河网等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