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律热线:0760-86369929
电邮:13590710723@qq.com
地址:中山市三乡法庭斜对面(中山市三乡镇雅居乐花园柏丽广场G幢A81号)
骗子用"刷量"做局 "专业团队"量身定制 "100万+"标价3000元
骗子用“刷量”做局 “100万+”标价3000元
郑州管城:对一团伙以涉嫌诈骗罪等多个罪名提起公诉
不法分子宣称只需花费2200元,不但有“职业律师”指点迷津,还有“专业团队”帮助量身定制维权视频,更能保证10万+的浏览量,从而炒作舆论,向相关单位或人员施压,最终摆平纠纷。面对这样的服务,不少在生活中遇到“意难平”问题的客户纷纷掏钱,想借助舆论的力量解决麻烦。但他们交钱之后才发现,事情并非如己所愿。
近日,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、职务侵占罪对一犯罪团伙提起公诉。
走“偏门”的维权者被骗
2022年12月的一天,贺某在刷视频时,发现一个ID名为“法律咨询张某”的博主,经常发布帮助别人进行法律维权的视频,并且配文“专职媒体曝光,一对一指导,专业团队服务”。贺某联系上张某后,张某自称是正立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(下称“正立公司”)的律师,询问贺某是否需要法律援助。
“我在一个沿海城市买了一套房,交房后才发现隔壁就是墓地,严重损害我的权益,但开发商就是不肯补偿,你们能不能帮忙?”贺某说了自己的情况后,张某表示“开发商不赔偿是因为你的声音不够大,只要借助舆论的力量,形成舆情,他们肯定主动联系你补偿”。
贺某有些心动,但他从来没有发过短视频,怎么才能吸引更多人关注支持?“没关系,我们公司有专业的律师团队、职业写手和视频制作团队,从文案到视频再到后期推广,都能帮你解决。”张某信誓旦旦地保证。贺某被说服了,交了500元定金,张某专门组建了一个工作群,帮助贺某敲定拍摄文案。
“我们提供三种价位的套餐,区别就在最后的曝光量上。10万+浏览量是2200元,100万+浏览量是3000元,300万+浏览量是5500元。”张某提醒贺某,“一定要把舆情炒起来,才能实现效果最大化。”于是,贺某一狠心买了5500元的套餐,并亲自出镜,按照团队设计的文案将自己的遭遇录制成视频,上传至自己的视频号。
视频上传没几天,播放量就冲到300万+。贺某兴奋不已,但很快他就发现了不对劲——视频播放量虽然有几百万,但点赞数和评论数却只有十几个,而且都是自己以前的粉丝。他急忙询问张某,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搪塞,后来干脆不再回复。就在贺某急得团团转时,警方却联系上他,告诉他正立公司涉嫌违法,已经被一网打尽。
软件刷出来的10万+
今年初,在开展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中,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发现了正立公司的案件线索,于2月25日立案侦查,并邀请检察机关依法介入引导侦查。
经查,2022年2月,赵某某、李某、周某等人在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正立公司,张某即是该公司员工。成立之初,他们打着承接经济借贷和离婚案件的幌子,实际上是有偿查询他人隐私信息。2022年3月至今年2月,正立公司仅通过此项业务就非法获利32万余元。但赵某某还想赚更多的钱,于是他便把目光投向短视频平台。
“赵某某等人要求员工制作并发布网络曝光、维权等视频,并设置关键词,以便有需要的用户刷到视频。同时,他们还用关键词搜索寻找有曝光需求的客户,并主动与其联系。”承办检察官介绍,这些员工都自称是职业律师,但所学知识都和法律无关。他们的话术就是先附和支持客户的诉求,再怂恿客户以网络曝光的方式炒作舆论,借助舆论压力解决问题。
在客户按照文案拍摄好视频后,该公司员工会要求客户将视频上传至短视频平台。随后,公司将视频链接发给刷量代理并支付相应费用,对方通过技术手段迅速将播放量推高,只需35元就能达到10万+的播放量,但这些播放量都是软件刷出来的。从2022年7月至今年2月案发,先后有1300余人被骗,该团伙共获利约463万元。
今年6月,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管城回族区检察院审查起诉。在审查中,承办检察官还发现了“案中案”:该公司负责购买播放量的业务员并不会一次性买够播放量,而是以每次1万的标准向上线购买,如被害人没有发现,他们会停止购买,将剩余钱款收入囊中。
在检察机关的引导下,公安机关开展补充侦查,查实周某利用主管刷量业务的便利,多次指使手下将用于购买流量的部分费用中饱私囊,涉嫌职务侵占罪。
顺藤摸瓜挖出“刷量”交易平台
虽然赵某某犯罪团伙覆灭了,但从事“刷量”的交易平台仍然存在。公安机关通过细致侦查,最终锁定了陈某导犯罪团伙,并于今年3月将该团伙成员抓获归案。
经查,2022年4月,陈某导、陈某德、徐某等人合伙创业。他们编写可以修改平台脚本数据的程序,安装在电脑主机上,作为刷量的“厂房”,然后又搭建起一个名为“驰腾”的网站,通过该网站可以下单,为各平台账号购买粉丝量、点赞量和浏览量。该平台的价格非常低,7分钱可以购买1万的播放量,4毛钱就可以增加1个粉丝。
建好网站后,该团伙通过QQ群等渠道对网站进行宣传,在全国各地发展下线。下线负责“片区”生意,再进行抽成。到了正立公司的环节,10万播放量的价格已经从7毛钱涨到了35元,但仍有巨大的市场。因为价格低、效果好,该平台源源不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。巅峰时,该团伙拥有30余台设备,每小时可以完成300万的浏览量刷量。
目前,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。
●编后评
摒弃“不信法律信舆论” “流量骗局”就没有市场
本案中,涉案团伙的作案手法其实很简单,他们打着帮人维权的幌子,实际上是通过虚假“刷量”行诈骗之实。而这种骗局之所以能成功,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一部分人“不信法律信舆论”的错误心理——“只要声音够大,关注度够高,‘正义’就会站在我这一边”。
正是少数人这种错误的认识,产生了畸形的市场需求。于是,刷量、控评、加粉、炒作舆论……这些操控舆论的不法手段,被不法分子“投其所好”,设计成牟取暴利的诈骗套路。百万级浏览量的造假成本不过数元,使用几台设备就可以轻易实现。对维权者来说,这样的流量有何意义?
如何避开这种骗局?最根本的是要破除“利用水军造势”的错误思想。即便合法权益确实受到侵害,也要通过正当手段维权:可以通过投诉、举报等方式表达诉求,可以寻求权威、正规媒体开展舆论监督,还可以通过诉讼、仲裁等法律手段解决。而“利用水军造势”的做法,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还可能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,更有甚者还可能传播网络谣言、施加网络暴力,以致身陷违法犯罪的泥潭,得不偿失。
(陆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