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律热线:0760-86369929
电邮:13590710723@qq.com
地址:中山市三乡法庭斜对面(中山市三乡镇雅居乐花园柏丽广场G幢A81号)
年关将至,骗子也来"冲业绩"! 谨防这六类骗局!
导语:年关将至,骗子们也进入"冲业绩"阶段,各种类型诈骗纷纷袭来。随着人们防范意识的增强,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法也在不断”创新”。为此,小编梳理了年末六类高发的诈骗类型,提醒大家提高防范意识,保护好你的钱包!
骗局一:积分兑换诈骗
【真实案例】某市的王先生日前收到一条短信,内容为“您的充值积分已到期,即将清零,请尽快兑换,最高可兑换688元现金礼包……”王先生信以为真,点击短信中链接的网址进入“移动公司兑换产品网页”,按操作提示填写个人信息、银行卡号等信息;几分钟后,王先生陆续收到多条取款提示短信,其银行卡内1万多元存款被他人分多次取走。
【骗术揭密】利用伪基站和改号软件篡改号码发送短信,假冒电信运营商或银行,以“积分兑换福利”为由实施诈骗。
【检察官提示】注意识别网站上的官方网址,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收到的网址链接。主动联系当地运营商或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。
骗局二:免费领礼品诈骗
【真实案例2020年10月初,张某的微信收到一条加好友申请,并附言“完成任务免费领取电饭煲”。张某信以为真,添加对方为好友。随后,对方让张某先完成3个任务,并提交个人信息。3个任务全部完成后,张某进入了一款APP。在对方的引导下,张某发现这是一个网络博彩平台。3次打款后,张某赚到了几百元钱。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,张某继续打款,累计投入近20万元后,被“洗劫”一空的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,赶紧报警。
【骗术揭密】以免费领取礼品为噱头,吸引他人扫码关注。扫码进入后,会自动跳转到一个非法赌博的网站。骗子利用部分受害人爱占便宜的心理,以小利吸引他们充值,诱使受害人一步步掉入网络赌博的圈套。
【检察官提示】在扫码时,一定要加以提防、辨别来历。对陌生号码发来的不明网站和APP链接,切勿因有偿诱惑放松警惕,造成更大损失。
骗局三:借行政机关之名诈骗
【真实案例】近期,家住南昌市红谷滩区的林某,收到一条陌生短信,提醒他的营业牌照变更为电子版本,需要到指定网站(短信附有链接)进行认证,否则过期无效,一贯守法经营的林先生没多想就点击进入了网站,填写了个人信息,还一并输入了银行账号和验证码,没过多久就收到了银行的转账通知短信,百思不得其解的林先生过了一段时间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,于是立即报了警。
【骗术揭密】诈骗份子冒充行政机关,给受害者发内容为 “企业营业执照被列为经营异常”的类似短信,受害者点击进入相应网站,填写个人身份证、银行卡、联系方式等信息后,诈骗份子就利用这些个人信息通过银行快捷支付功能盗刷卡内资金。
【检察官提示】接到此类短信时,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核实,切勿随意点击陌生网站链接。不要轻易泄露个人隐私信息,尤其是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。
骗局四:征兵诈骗
【真实案例】2019年夏秋季征兵期间,黄丽娜的干儿子宋某龙通过网络报名从军。一个名叫张某勇的人,称自己与征兵办的人关系特别熟悉,可以帮助疏通关系,保证黄的干儿子顺利入伍。整个征兵期间,张某勇谎称自己从中做了大量协调工作,分期分批向黄丽娜及宋某龙家长,索要活动费用2万元。但靠四处借贷生活的张某勇根本没能力通过所谓“内部关系”帮助宋某龙入伍,收到款项后很快挥霍一空。
【骗术揭密】谎称自己在某部队内有亲戚或熟人,以有权定兵和提供兵员指标为幌子,骗取适龄青年和家长的信任,以入伍需要活动经费为由索要钱财。
【检察官提示】所有应征青年必须通过全国征兵网网上报名,经过体检、政考“双合格”,参加体检、政考和定兵等程序后方能参军入伍。请大家不要相信任何走简易程序,甚至由部队直接带走的谎言!
骗局五:网购退款诈骗
【真实案例】近日,孙女士接到自称淘宝客服打来的电话,称之前其在网上购买的小孩衣服质量有问题,并承诺为孙女士退款。孙女士听到对方能完整说出自己的订单信息就对其深信不疑,将对方添加为支付宝好友后,对方立刻给孙女士发来了“退款”链接,孙女士按照要求填写了个人信息和验证码后,银行卡中1300元被盗刷,孙女士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。
【骗术揭密】诈骗分子通过不法途径获取受骗者网购订单信息后,冒充网店商家电话联系受骗者,以“商品质量存在问题”“商品缺货”需办理网购退款为由,诱导受骗者点击钓鱼网站链接或提供短信验证码,实则是为了套取受骗者的支付信息从而实施诈骗。
【检察官提示】接到“退款”“返钱”类的电话不可轻信,应第一时间通过网购平台联系商家核实确认,如情况属实,务必通过网购平台正规渠道退款。
骗局六:收取防疫体检费诈骗
【真实案例】日前,杭州一家幼儿园的“老师”在班级QQ群发出“防疫体检通知”,称需收费1880元,不少家长马上回复“收到”并往指定账户打钱。等真正的老师确认自己的QQ号码被盗,已有8名家长打款1.5万余元。
【骗术揭密】诈骗分子先冒充幼儿园、中小学家长混入QQ、微信家长群,然后暗中观察,并将自己的头像和名字改成和老师一模一样的,之后寻找合适的时机冒充幼儿园、中小学老师,在群内发布缴费的诈骗通知,不少家长纷纷中招。
【检察官提示】作为老师,加群方式设置为“需要身份认证”,关闭“允许被搜索”,要认真对本班级的QQ群、微信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,清除群内可疑人员。作为家长,在收到任何二维码或转账缴费的消息时,切勿急于支付,一定要直接与班主任或校方核实真伪。